石门:科技特派员及时把脉,一副“良方”挽损失
九月稻香,是忙碌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走进石门县太平镇穿山河胡家冲片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叔,今年收成挺好的啊,看这稻谷株株笔直,粒粒饱满,金黄一片呀!”村干部说,“确实长的好,说来还要感谢政府的关心和科技特派员的指导,要不然水灾过后的基腐病不根治,恐怕现在应该没有这么好的收成了”屋场长徐南楚满眼欣喜地望着村干部说道。
(胡家冲片富裕屋场屋场长徐南楚正在田间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话还得从7月上旬的一个电话说起。9日下午5点左右镇政府办公室电话铃急促响起,一位从穿山河居委会胡家冲片老百姓唐会志焦急地说:“我们这里的水稻得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怪病’,请求派技术员来调查,及时给予救治”。办公室工作人员放下电话迅速通知农技站长、镇科技特派员覃正柏。
经覃正柏现场调查发现:该‘怪病’是6月26-27日特大洪涝灾害过后,水稻长时间受洪水浸泡后出现的基腐病,发病蔸率高达86.5%,是一种与二化螟危害症状相似的细菌性病害,需马上进行救治。覃正柏连夜编写《太平农技》第4期,提出了“清除田间淤泥,田间保持干水晒天5天以上,间隔2-3天连续2次施药,打足3背包水,确保植株基部喷到药物”的技术防治措施。
(科技特派员覃正柏下田对水稻病害进行现场把脉)
穿山河社区得到病害防治通知后,紧急召开居支两委会议,起动“两联两包”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了突击防治水稻基腐病的工作方案:一是村干部包组,片长、屋场长、党员逐户包保督促落实;二是“村村响”广播对《太平农技》第4期技术防治措施进行滚动播放;三是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做到无缝覆盖。10日所有栽种水稻农户全部出动,一场防治水稻基腐病的歼灭战正式打响。
粮食安全是一项事关民生的重要工作,既要有组织保障又要有技术保障。通过这次突如其来的水稻基腐病危害,穿山河居民深深体会到了党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给人民带来的好处,只有在党的以人民利益为上的正确思想指引下,在大灾面前才会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失。穿山河社区负责人表示:社区将进一步完善“两联两包”组织治理体系建设,发挥支部领头雁作用,强化产业兴村,依托科技支撑,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推动乡村振兴。(太平镇穿山河社区干部 李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