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深化政企校协同 打造人才集聚“梦工厂”
鼎城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将人才作为激活创新的“第一资源”,积极探索并实践政企校协同育人新机制,通过共建平台、创新模式、优化生态,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为鼎城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的人才动能。
搭建协同平台,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
鼎城区坚持“政府引导、校企主体、资源共享”的原则,主动作为,搭建起稳固的协同育人平台。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区委区政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企业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三方权责,为合作奠定制度基础。二是夯实硬件支撑。免费提供近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训场地,并全力保障师生的食宿需求,为企业参与和院校入驻创造了优越的物理空间条件。三是推动资源互通。引导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技能大师参与教学,开放真实的生产经营岗位作为实训资源,将政府公共资源、企业实践资源与院校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形成了吸引和培育人才的“强磁场”。
创新培养模式,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练兵”
为解决传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园区联合院校大胆创新,推行“三三制”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培养周期科学划分为“1年校内理论基础+1年公共平台实践+1年企业顶岗实习”三个阶段,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精准融合。具体而言,“专业对接产业”确保了人才培养方向紧贴园区智能装备制造主导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将企业真实任务和技能要求融入课程体系。“教学对接生产”则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能。这种“工学交替、螺旋上升”的培养路径,有效打通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员工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素养。
凸显育才成效,从“资源投入”到“发展引擎”
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持续运行,已结出丰硕成果,其效益日益凸显。一是为企业“降本”。首批84名学员已进入园区企业实习,他们技能扎实、上手快,直接为企业节约招聘和岗前培训成本超过30万元。今年9月,第二批200名学员已入驻,人才供给的规模效应持续放大,有效缓解了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痛点。二是为企业“蓄能”。成功的实践吸引了常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等更多院校主动对接合作,校地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容,人才供给的“蓄水池”越发宽广。三是为区域“聚势”。这一模式为企业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人才供应链,形成了“人才促产业、产业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激活了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
博彩平台推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